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2025韩国留学vs新加坡留学 哪个更值得去?内附真实案例

宝子们!最近后台好多人问我,2025年想去留学,选韩国还是新加坡啊?作为帮多位同学规划过留学的老席留学,今天就掏心窝子跟你们唠唠,这俩地方到底差在哪儿,为啥我更推荐新加坡~

2025韩国留学vs新加坡留学 哪个更值得去?内附真实案例插图

一、先说说最实在的——生活成本大PK

咱留学最先考虑的就是钱袋子吧?毕竟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矿,性价比真的很重要!我拿2025年最新的情况给你们算笔账,用表格看更清楚~

费用项目 韩国(首尔地区) 新加坡
住宿(月) 3000-5000元(合租房) 4000-6000元(组屋合租)
饮食(月) 2500-3500元(常吃食堂/外卖) 2000-3000元(食阁性价比超高)
交通(月) 500-800元(地铁+公交) 300-500元(交通卡打折超划算)
学费(年) 6-12万元(本科,私立更高) 10-15万元(本科,公立大学)
年总开销 15-25万元 18-25万元

看着新加坡学费好像高一点,但你们发现没?新加坡的食阁简直是“干饭人的天堂”!一份海南鸡饭才10几块,味道正宗还管饱,比韩国顿顿泡菜汤配米饭可舒服多了~而且新加坡交通卡坐满一定金额就打折,通勤成本不知不觉就省下来了。最重要的是,新加坡留学的回报率真的香,这点后面细说!

二、教育质量:是“偶像派”还是“实力派”?

很多宝子选韩国是因为喜欢K-pop、韩剧,但留学终究是为了学本事对吧?咱得看看学校的硬实力!

1.高校排名硬碰硬

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里,新加坡国立大学(NUS)排第8,南洋理工大学(NTU)排第12,这俩可是稳稳的全球顶尖!再看韩国顶尖的首尔国立大学,排第29,虽然也不错,但跟新国立、南洋理工比还是差了一截。

2.课程实用度大不同

韩国的文科专业比如传媒、设计确实有特色,但理工科和商科的实用性就稍弱一些。而新加坡的高校特别注重“产学研结合”,比如商科会教你怎么对接东南亚市场,工程科直接跟本地企业合作搞研发。你想啊,毕业就能上手干活,employers能不喜欢吗?

三、就业前景:毕业能留还是“竹篮打水”?

留学最关心的就是毕业后能不能留下来,或者回国好不好找工作吧?这一点新加坡真的赢麻了!

1.移民政策友好度

新加坡的EP签证(就业准证)门槛不算高,本科毕业只要找到月薪5000新元以上的工作就能申请,工作满2年就能申请PR(永久居民)。

反观韩国,想拿永驻权真的太难了!不仅要韩语达到TOPIK6级,还要在韩国工作满5年,中间还不能换工作太频繁,好多学生熬不住就回国了。

2.行业需求缺口大

新加坡作为东南亚金融中心,金融、IT、生物医药这些行业缺口超大!2025年新加坡政府还在大力引进科技人才,像人工智能、数据分析这些专业的毕业生,简直是“香饽饽”,很多公司没毕业就来校招了。

而韩国的就业市场比较饱和,本土学生竞争都激烈,留学生想进三星、现代这些大企业,除非韩语特别溜,不然很难跟本地学生比。

要是你对新加坡的就业政策还不清楚,去新加坡留学在线www.liuxueonline.com.cn看看,上面有最新的行业需求报告,帮你选专业不踩坑~

四、文化适应:是“如鱼得水”还是“水土不服”?

出门在外,能不能适应环境真的太影响留学体验了!

1.语言沟通无压力

新加坡70%都是华人,虽然说的是Singlish,但普通话沟通完全没问题!去食阁吃饭、跟房东聊天,哪怕你英语不好也不怕。

韩国就不一样了,虽然很多地方有中文标识,但日常沟通还是得靠韩语。要是韩语不好,去超市买东西都费劲,更别说跟同学、老师交流了,很容易产生孤独感。

2.生活习惯超合拍

新加坡的饮食跟中国很像,米饭、面条、炒菜都有,而且超级注重卫生,食阁每天都有专人检查,吃着特别放心。天气虽然热,但到处都有空调,地铁、商场、学校里的空调能把人吹得发冷,完全不用担心中暑。

韩国的饮食就比较单一了,顿顿离不开泡菜、烤肉,吃久了真的会腻。而且冬天特别冷,零下十几度,对于南方的宝子来说真的很难适应。

五、选新加坡留学准没错!

其实不是韩国不好,只是新加坡的优势太明显了——教育顶尖、就业容易、移民友好、文化好适应,简直是为留学生量身定做的!如果你想找一个性价比高、回报率高的留学国家,新加坡绝对是首选。

最后再提醒一句,申请新加坡的公立大学竞争还是挺激烈的,一定要提前准备材料。要是你不知道怎么规划,可以去新加坡留学在线www.liuxueonline.com.cn找专业的老师咨询,他们帮很多学生拿到了新国立和南洋理工的offer,经验超丰富!

说了这么多,宝子们心里应该有答案了吧?这样看来,新加坡留学难道不是更稳妥又亮眼的选择吗?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