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初中毕业申新加坡本科不适应?老席教你3招轻松融入,解锁留学新体验!

宝子们!老席最近后台快被问爆了——“初中毕业申请新加坡本科,万一去了不适应可咋办啊?”

初中毕业申新加坡本科不适应?老席教你3招轻松融入,解锁留学新体验!插图

说真的,这种焦虑太能理解了!想象一下,十五六岁的年纪,突然被扔进一个全英文环境,每天的饭菜带着浓浓的咖喱味,连超市里的洗洁精都长得跟家里不一样……换谁都会慌。今天老席就掏心窝子跟你们唠唠,那些年初中毕业去新加坡读本科的孩子,都是怎么把“不适应”变成“小意思”的。

先给你们讲个真实故事。去年有个叫小琳的姑娘,初中毕业直接申上了新加坡管理学院的预科。刚到新加坡那周,她天天躲在宿舍哭。食堂的海南鸡饭里放了她最讨厌的香兰叶,课堂上老师的新加坡式英语像听天书,连去便利店买瓶水都要在心里演练半天英文对话。有天深夜她给我发消息,说觉得自己就是个“异类”,根本不属于这里。

结果呢?现在的小琳,朋友圈全是和马来同学做娘惹菜的照片,还能用流利的Singlish跟小贩讨价还价。上个月她还带着新认识的外国朋友,去乌节路逛了整整一天——你看,适应这回事,就像新加坡的雨,来得猛,但总会停。

一、学业上的“拦路虎”?这样打才靠谱

初中毕业申请新加坡本科的宝子们,最头疼的肯定是课堂。毕竟国内初中的知识体系和新加坡的预科课程,简直像两个平行世界。

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是小宇,数学超好的男孩,第一次做新加坡的物理题直接懵了——题目里的“动量”居然用的是“momentum”,他对着词典查了半节课。后来他发现,新加坡的教材喜欢用生活化的例子,比如讲加速度会拿MRT(地铁)举例,讲概率会扯到赛马。

想搞定课堂?老席教你们三招:

  • 提前啃教材!新加坡的私立学院官网都能下载课程大纲,把生词抄在手机备忘录里,排队买奶茶的时候就能刷。像PSB学院的预科教材,其实难度没那么可怕,就是术语体系不一样。
  • 组队“打怪”!新加坡的课堂超喜欢小组作业,别害羞,主动跟同桌搭话。老席见过最奇妙的组合:中国姑娘+印度小哥+越南妹妹,三个人凑在一起画思维导图,居然把微观经济学讲得清清楚楚。
  • 善用学校资源!每个学院都有免费的语言辅导课,就像Kaplan的“English Clinic”,老师会手把手教你怎么写学术论文。记得哦,遇到不懂的千万别攒着,新加坡的老师超喜欢“打破砂锅问到底”的学生。

对了,更多课程预习资料可以去新加坡留学在线www.liuxueonline.com.cn看看,上面有往届学长整理的笔记,亲测好用!

二、生活里的“小别扭”?把他乡变故乡

刚到新加坡的前三个月,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“生活暴击”。

先说吃的吧。老席第一次在食堂吃到“辣椒螃蟹味的泡面”时,舌头都在抗议。但后来发现,新加坡的小贩中心简直是宝藏!可以试试把海南鸡饭的鸡油淋在米饭上,香到跺脚;还有老伴豆花,滑溜溜的像布丁,撒上红糖姜,下雨天吃一口,暖到心窝里。

住宿也是个大问题。小琪住的合租公寓,室友是个每天凌晨才回家的新加坡本地姐姐。刚开始她总抱怨被吵醒,后来发现姐姐是在社区做义工,还会给她带楼下的红豆冰。现在她们俩每周都会一起大扫除,用中英混杂的语言聊八卦。

想快速适应生活?试试这些:

  • 去组屋楼下的巴刹逛逛!老奶奶卖的鸡蛋花头饰才2新币,还能学几句地道闽南语
  • 下载“组屋生活”APP,上面能找到附近的免费健身区、图书馆,甚至还有修鞋摊
  • 别怕问路!新加坡人超热心,上次我问一个保安怎么去地铁站,他直接带我走了三个路口

三、社交圈的“玻璃墙”?这样敲碎最温柔

“我好像融不进他们的圈子”——这是初中毕业申请新加坡本科的孩子最常说的话。

小浩刚去的时候,总觉得外国同学在“孤立”他。后来才发现,不是人家不搭理他,是文化差异闹的笑话。比如小组讨论时,印度同学喜欢边说边拍他肩膀,他以为是不尊重;新加坡本地同学说“lah”(啦),他总以为是在叫他“拉”。

其实啊,跨文化社交就像调鸡尾酒,得慢慢找比例。老席的小妙招:

  • 从共同爱好入手!新加坡的学校有超多社团,动漫社、烘焙社、甚至还有汉服社。小冉就是在烘焙社认识了现在的闺蜜,两个姑娘一个教对方做蛋挞,一个教对方包饺子。
  • 别怕“露怯”!有次小周跟马来同学说“我不会用手抓饭”,对方居然超开心地教她,还说“终于轮到我当老师啦”。
  • 记住重要的日子!马来同学的开斋节、印度同学的屠妖节,送个小礼物(不用贵,中国结就超受欢迎),对方会记很久。

对了,新加坡留学在线www.liuxueonline.com.cn上有个“跨文化交流指南”,里面连怎么正确用手抓饭都写得清清楚楚,刚去的宝子一定要看!

四、心态上的“小乌云”?让阳光照进来

说真的,最考验人的不是学业也不是生活,是心态。

小宇刚去那阵子,天天跟妈妈视频哭,说“不如回家复读”。后来他开始写“感恩日记”,每天记三件开心的事:今天买到了超甜的芒果、地铁上有人给让座、老师夸他作业进步了……三个月后再看,日记本都写满了。

老席想告诉你们,不适应真的太正常了!就像学游泳,谁不是先呛几口水呢?新加坡的心理辅导服务超完善,每个学校都有免费的心理咨询师。上次陪一个学生去咨询,发现咨询师居然会说中文,瞬间感觉亲近了不少。

这里有个小表格,是老席整理的“情绪急救包”,宝子们可以存起来:

坏情绪 急救方法 长效处方
想家 打视频电话、做家乡菜 每周寄一张明信片回家
焦虑 深呼吸 10 次、去操场跑步 加入冥想社团
孤独 去图书馆、参加校园活动 固定和国内朋友每周聊天
挫败感 写下三个自己的优点 记录每天的小成就

五、老席的真心话

初中毕业申请新加坡本科,这条路确实比别人早走了几步,自然也会多遇到些风雨。但老席见过太多孩子,在这些风雨里长得特别快。

他们中有人从连水电费都不会交,变成能帮学弟学妹租房;有人从课堂不敢发言,变成在国际论坛上侃侃而谈;有人从吃不惯咖喱,变成能做出正宗的叻沙。

新加坡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,它像个万花筒,把不同文化的碎片拼在一起,却拼出了和谐的美。在这里,你会发现自己的潜力比想象中大得多——就像那棵在组屋楼下常见的雨树,不管风吹雨打,总能舒展枝叶,拥抱阳光。

最后想跟宝子们说,不适应不可怕,可怕的是因为害怕不适应而停下脚步。更多学长学姐的适应故事,都在新加坡留学在线www.liuxueonline.com.cn上,去看看吧,你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。

毕竟,那些打不倒你的,终将让你更强大。你说,难道不值得为这样的成长,勇敢一次吗?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